三十年了,弹指一挥间。
中原大地最念是郑州,因为在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读书三年。如今郑州煤院因撤并不复存在了,我们魂牵梦绕地想它念它,是因为那里曾留下过我们年轻时的印记。
2017年9月22日我们从四面八方回到阔别三十年的郑州。本想再看一眼母校当年的旧影,重温当年师生情意,寻访当年求学印记,却事与愿违,母校当年的地理位址还在,楼堂馆舍却早已荡然无存,所幸的是还有仅存的那几栋教师住宅楼,还带着郑州煤院的血脉,孤楚地伫立在群楼之中,在风雨飘摇间给寻迹者一丝安慰,而那楼里的人才是真正带着郑州煤院基因的又一传承者,不知这一世单传还能延续多少年。母校印记已烙在心里,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,喧闹的商铺挡住了我的脚步,却挡不住我的思绪,透过这寂寞的楼宇,仿佛又看到了母校当年的教室宿舍食堂,还有后面的大操场,仿佛一切如旧,只是少了当年的喧嚣。再回头看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,经过三十年的岁月洗礼,即便还是当年的模样,却也“面目全非”了。虽然相聚在一起仍然高谈阔论,畅叙幽情,众声和乐的样子不减当年,但满脸的沧桑,有的甚至已有“似曾相识”的感觉。而真正与当年不同的是少了几分羞怯,多了几分老练和经验。这三十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,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段旅程。
三十三年前,于千万人里,于千万年中,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,没有早一年,也没有晚一年,我们八九十人从全国各地在同年同月一同走进了这所学校,共同开启了三年的学习生活。
三年中我们在宿舍、教室和食堂三点一线中穿梭,还记得后院的大操场吗,每天早上都听着那艰难的晨练乐曲,仿佛在雪山草地中跋涉,特别是到了冬季,每天清晨夜色未退,那乐曲便准时响起,催得你赶紧赶慢地去锻炼三十分钟,在心智、体能和生命的供给侧多增加一点战略储备,为注定拼搏的后半生补足辉煌而又激情燃烧的能量,就期盼着有一天紫气东来,梦想花开。
回想在郑州煤院学习的三年里,弥补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,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,但对于当时的我们已经足够了。三年中是晨练那催人奋进的乐曲,拓展了我们的视野,使我们懂得了克服一切困难,都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;是操场上践起的尘埃,使我们在晨光熹微中透过迷茫学会了思索,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价值取向;是早餐的稀饭糊糊,让我们悟出了怎样面对人生,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如何选择。
如今回头遥望,有怀旧,有想念,有伤感,任你如何追忆,就是回不到从前。当年那样的时光永远不会再回来,就像那绚丽的夕阳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虽然每天都是新的,却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,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只能在心里留下美好的记忆,即便你有天大的本事,也不可能回到当年,你可以向天再借五百年,就是回不到当年的那个夏天。
当年的郑州煤院也是人才济济,工业会计和劳动经济两个专业全国知名,虽是升格初建也曾热火朝天,“大平院长”也曾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信誓旦旦放过豪言。但郑州煤院是改革的产物,应改革的需要而生,应改革的需要而亡。郑州煤院是短命的,但它在历史的瞬间完成了历史使命,从这点上说它又是伟大的,伟大的学校造就了伟大的师生,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潮头,我们成了弄潮儿,既是改革的亲历者,又是改革的受益者。在这场变革中,学生们把所在企业干“小”了,煤炭企业几经兴衰,调结构去产能转型伊始,再铸辉煌尚需时日;老师们把学校干“没”了,郑州煤院无名无形,学子感恩,报效择门,重塑金身绝无可能。毕竟我们左右不了时代。但不管怎么说,郑州煤院脱胎换骨凤凰涅槃,并校重组有我们当年洒下的辛勤汗水,有我们不可磨灭的一份努力,历史刻下了我们的深深烙印,郑州煤院化蛹成蝶裂变的过程有我们三十年前注入的催化剂。如果说学校的知名度决定了学生受教育的程度,也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的话,作为郑州煤院第一届学生,三十年来,我们以母校为荣,不辱使命,卑躬谦谦,用我们的工作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,今天我们把不同的音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,用青春谱写成一首最华美的乐章,在这个本已不属于我们但却曾经的校园上空,为母校奏出了一曲慰藉的赞歌。郑州煤院是我们永久的铭记,后续者即便还有人提及,也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诗情婉转,千里迢迢,深情寻迹,因为母校已没有了存世的根基,只能在那仅有的几届学生的心里有着曾经的记忆。我们不曾忘记,而且不负重托,创造性地努力工作,无私地奉献青春年华,不论在国企合资还是在民营,都分别走到了我们人生辉煌的最高点,我们的贡献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,这就是我们对母校的回报。
三天的相聚实在是太短暂,来不及畅谈,酒还没喝透,就要别离。今日分手,何时再聚,只恐此去不归年,相见无相期······似乎有些悲哀,却也在情理之中,毕竟我们都已不年轻。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一花一世界,一岁一枯荣,经历不同,禀赋各异,各领风骚,各不相同罢了。无论怎样,请记住一句话:人这一生啊,朋友可以有很多,郑州煤院的同学就只有这些了,只要我们还站着,郑州煤院的旗帜就在我们的心中飘扬,我们永远是母校的骄傲。岁月无痕,真情可贵,令我们睹物思情恋恋不舍的是人,今日执手,泪眼相对,让往事随风,请珍惜当下。
又站在邙山脚下黄河岸边,三十多年前中华大地群雄并起,各路诸侯逐鹿中原,放眼黄河,挥斥方遒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。九月的中原骄阳似火,似乎比三十年前稍热了那么一点点。邙山山还是那么高,峰嵐叠翠,松柏遍野,绿影婆娑,山间亭阁相映,多了炎黄二帝依山孤立,更增加了山的秀美;黄河水还是那么浑黄,但开阔的河面水深静流,波光粼粼,平静如处子,瀰瀰湉湉,漭漭缓缓,更彰显了黄河大气包容的性情;黄河母亲还是那么年轻,怀抱那个三十年还没长大的孩子,慈祥地注视着游人,似乎在昭示一个生活哲理:快乐生活就可以青春永驻。可是今天看风景的人却经不住时光的打磨,虽童心未泯,却容颜已老,黄河风光亘古不移,改变的唯有游人而已。秋风徐来,遍拂群山,层林尽染,听秋声风悠悠,看黄河水悠悠,思绪驰骋情悠悠,毕业三十年相聚就定格在今天。真希望能再有一个早晨,太阳是明亮的,草在结它的种子,风在摇它的叶子,毕业四五六十年我们也就七八九十多岁的样子,能否再相聚。是梦想吗?有梦想才有现实,哪怕痴人说梦,那也是一个目标啊,有目标就有动力,让我们老骥伏枥,托起耄耋稚梦,把岁月捧在手上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于云蒸霞蔚间赢得自在,于雨露甘霖里悠然徜徉,多一点怡悦,多一点闲适,多一点恬淡,多一点随性,返璞归真,随遇而安,为自己的心作主,让心在生活中快乐。
心神畅想游环宇,暮年壮心细斟酌。空山听雨尽享乐,半甲筑梦又如何。浮生春梦共商榷,鬓点吴霜问嫦娥。此别何时再邀月,昂首举杯向天歌。
邙静云景,美不胜收,
秋光奇绝,无计留春。
夕阳驻否?
今日折柳,念思八方,
旧情萦怀,河水流觞。
十年长否?
古稀揖别,望雁寄语,
悠然心会,更唱迭和。
卄年成否?
建国百年,吾辈翘首,
老燕雏飞,金杯同贺。
卅年能否?